文理学院“十二五”期间学科建设工作规划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04-18浏览次数:31

文理学院“十二五”期间学科建设工作规划

(2011-2015)

在“十二五”期间,文理学院将继续夯实内涵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紧密围绕学校的教学工作和学科建设,在专业设置和教师队伍方面,进一步提高基础学科的服务能力,逐渐形成具有自身专业特色的二级学院。为此,依据《上海海事大学高等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精神和《上海海事大学文理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特制定本学科建设规划。

一、我院学科建设现状

文理学院由社科部、体育部、徐悲鸿艺术学院、数学系、大学物理教研室及实验室组成,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物理、体育、艺术等五大学科群。各学科现状分析如下:

1、             马克思主义理论

有1个硕士点(思想政治)和一个支撑本科专业(行政管理)。拥有2名教授,6名副教授,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人,占社科全体教师(共29人)的41%。近三年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已经完成校级重点学科建设。2010年起学校投入100万元开展“思想政治课名师工程”,该工程的基本目标是培养5-6名教师成为上海市级教学名师。

优势:学科结构比较合理;学科建设时间长;有“思政课名师工程” ;已经完成一门校级重点学科,初步具备了较好的发展潜力。

弱势:缺乏学科领军人物;重点研究方向上还没有形成高素质团队和合理的梯队结构;缺乏高水平的项目和成果。

拟建设一级学科:法学;

重点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

努力方向:加快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团队建设,科研项目、论文和著作上档次;运作好“思政课名师工程”项目,尽快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并提高科研水平;积极创造条件建设一级学科硕士点。

2、             数学学科

有两个本科专业(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拥有4名教授,其中有1名校特聘教授,16名副教授,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23名,占数学系全体教师(共44人)的52%;近三年完成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若干省部级项目,项目资金达到100余万。目前在研国家级项目7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应用数学》学科是校级在建重点学科。

优势:师资队伍素质高,后备力量强,完成项目和论文档次较高,有校级重点学科。基础良好,有希望近期冲击一级学科硕士点。

弱势:该学科还没有建成硕士点;稳定的研究方向和相应的学术团队还没有真正形成;没有横向项目支撑。

拟建设一级学科:数学;

重点方向: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计算科学、概率与统计。

努力方向: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团队建设和申报学位点的需要培养和引进教授和学术骨干若干名;凝练和整合研究方向,确立若干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团队;努力争取高水平成果和奖项;积极创造条件建设一级学科硕士点。

3、             物理学科

有1个硕士点(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拥有4名副教授,4名硕士导师,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人,占物理系全体老师(共11人)的36%,在读博士3人。近三年完成省部级项目若干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建设完成《应用物理》校级重点学科。

优势:有硕士点;有SCI论文成果;办学时间长;有校级重点学科。

弱势:本学科无本科专业支撑,无教授;缺乏领军人物,尚未形成稳定研究方向和学术团队;缺少高级别的项目和成果;各方面亟待加强建设。

拟建设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重点方向: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及相关专业方向。

努力方向:加快引进和培养人才步伐,尽快引进教授若干名,培养和引进学术骨干若干名;加强科研项目的申请、成果的积累;凝聚研究方向、建设相应的学术团队;以现有硕士点为基础积极创造条件建设一级学科硕士点。

针对物理学科严重缺乏高级人才的实际情况,积极引进校外人才的基础上探索借助相关优势学科的力量,开创自身的发展模式。数学和物理的关联度很大,本科和硕士层次的教学和科研互补性强,可以思考并探索资源共享、互相借助彼此优势、共同发展的途径。如,理论物理、数学物理方向完全由数学和物理学科教师共同开展教学和研究,共同努力实现学科交叉,取得高水平成果。另外,可考虑通过建设数学物理研究基地或其他合作形式的学术团体或研究单位,来推进物理学科的发展;积极探索与学校其他工科学科相结合并交叉发展的途径。

4、             艺术学科

现有两个本科专业(工业设计,艺术设计)。拥有3名教授,3名副教授,具有博士学位者3人,占全体艺术学院教师(共20人)的15%。正在建设一门校级重点学科;近三年获得各类专利473项。

优势:专业特色明显,有望建设特色鲜明、社会影响良好的学科和团队。通过努力,艺术学科有望成为展示我校风采的一扇窗口;有本科专业, 有在建校级重点学科;部分成果有一定社会影响;外观设计专利多。

弱势:缺乏学科长期发展规划;科研项目少、档次不高;学术论文少,重点发展方向和学术团队尚未形成。

拟建设一级学科:艺术;

重点方向:工业设计、艺术设计。

努力方向:加快引进和培养人才速度,引进高素质教授和骨干教师若干名;组建教学和学术团队,加强科学研究,积累高水平成果;作好长期发展规划,力争建立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发展方向应考虑融入海事大学学科特色;目前独立性太强,自身发展壮大还需努力。

5、             体育学科

有13名副教授,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4名,占全体教师(共43人)的9%。主要任务是面向学校的体育教学。

优势:学科特点是面向全校各层次学生体育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发展空间大;有1名国家级裁判;有很多历史优秀成绩。

弱势:没有教授;缺乏学科建设长期规划,需要积极探讨在我校大环境中体育学科未来发展方向。

拟重点建设方向:若干特色运动项目。

努力方向: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重点工作。在此前提下积极开展学科建设工作;重点培育具有特色、实力强劲的若干竞技项目,努力在较高级别运动会上创造优异成绩、为学校争光;学科理论研究上考虑“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方向,同时考虑与社科(心理学与体育人文社会学结合)、数学(神经网络,遗传算法与体育教育训练学结合)、物理(与运动人体科学结合)学科的结合;内涵建设上努力建成将本科教学、理论研究、竞技体育和特色项目有机结合的学科体系。

二、存在的问题

文理学院担负着面向全校的五大学科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任务,其影响面大,效果长期。但是,文理学院五大学科基础薄弱,历史积淀少,发展不平衡,学科体系不完善,教师教学工作量繁重。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体系构架、学科方向凝炼、学科基地建设、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需要做更多、更深入的工作,并坚持不懈。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加快高素质师资队伍和学位点建设,形成合理的学科结构,搭建能够激发教师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释放教师潜能的学科和教学平台。


三、面临的形势

随着学校“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和内涵式发展的具体落实,文理学院的教育教学事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1、学校发展的形势:(1)我校阶段性的发展要达到“有特色、高水平、多科性、国际化、教学研究型海事大学”的建设目标。这是学校阶段性的发展目标。为了适应学校的整体发展,作为二级学院的文理学院也毫无例外地要为实现学校的目标而发展自己。如何迎接挑战?这是文理学院的每一位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2)随着学校内涵建设的推进和“085工程”的实施,学校骨干学科和学位点的结构设置更趋完善,规模进一步扩大、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在这种形势下,显然,加快建设起支撑作用的基础学科的任务日益紧迫;(3)我校是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工科学科的发展必然要求以之相配套的基础理科和人文学科的支撑。理科和人文学科的建设重任在文理学院,我们应该主动承担这个任务,并提前布局,不能消极等待。

学校内涵式发展和“085工程”的实施,对文理学院的发展给予了难得机遇。我们必须主动出击,抓住这个机遇,发展文理学院的教育事业。

2、自身发展的形势:面对学校大环境的发展形势,自身的发展需要做大量的工作:(1)加强凝聚力、激发积极性、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2)思想统一,目标明确,规划先行(3)加大学科建设力度,提高教学质量(4)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四、发展目标

在“十二五”期间,我院学科建设总体目标为:加强内涵建设,立足学科布局的完善,夯实学科基础,构建适应学校发展需求的学科体系和高素质人才队伍;强化优势、带动全院学科建设水平和办学实力的整体提升。至“十二五”期末,主要学科都拥有硕士学位点和规模适度的本科专业支撑学科,在队伍建设、科研水平的提升、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自身特色形成等各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

五、学科建设指导思想

坚持“面向学校,夯实基础,优化体系、扬优扶重”的原则,以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和不断增长的学校需求为导向,以学科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学科条件建设为支撑,以高水平科研项目和成果为载体,以健全运行管理机制为保障,重点夯实四个基础:人才基础、研究基础、专业基础,团队基础,打造学科建设优势与品牌。

面向学校:考虑到基础学科特点和我院的功能定位,学科建设一定要围绕学校学科发展的要求,努力发挥基础学科对学校学科建设的支撑作用,同时打造学科自身特色,培育和形成学科核心竞争能力。

夯实基础:全面加强学科建设,具备可持续发展基础(人才、科研、专业、团队)和对学校的学科建设发挥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和服务能力。

优化体系:学科体系合理化,形成本科、硕士专业互相支撑和良性发展的学科结构。

扬优扶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集中有限资源优先发展优势与潜力明显的学科。选择条件好的2-3门优势学科的建设为切入点,带动和全面提升学院学科建设水平。

六、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工作进程

“十二五”期间,我院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归纳如下:

(一)规划先行

我院学科建设必须围绕学校发展需要,以校(省级)级重点建设学科和具有发展潜力的校级学科为基本框架,推行“优势学科先上,弱势学科打基础”的学科建设模式。因此,各学科所属单位必须严谨、科学、认真、负责地做好一级学科和相应二级学科的建设规划,并针对学科建设的要求和实际工作做好分年度实施方案,提出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

2011年制定完成“十二五”人才队伍建设、团队建设、学位点建设等规划。

(二)加强学科队伍建设

学科建设的关键在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建设学科任务,加快培养学术骨干和对外引进高层次人才速度。特别是对于教授、博士数量不足的主要学科要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促进学术团队的建设,建立开展团体学术活动的长效机制,加强学科创新团队的建设。

2012年—2015年:培育和引进人才弥补各学科人才缺口,建成若干科研力量较强的学术团队。

(三)提高科研水平,培育和形成核心竞争力

高水平、高层次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是学科建设工作的核心竞争点。我院集中优势狠抓高级别科研项目和高水平科研成果,要把项目和成果的多少纳入对学科带头人考核的最重要依据。学院要建设好现有的、并积极申报新的校级重点学科建设,实现市级重点学科建设的突破,加强科研项目的培植工作,增强申报高级别项目的竞争力。每年要力争主持1-2项国家级项目和2-3项市级科研项目,科研经费达到100万元以上。重点奖励高水平的项目、高级别的成果。学院各项政策向申硕学科倾斜,鼓励申硕学科围绕申硕目标加大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工作的力度。

(四)建设学位点,提高为学校学科发展的支撑(服务)能力与水平

研究并实践我院与学校优势学科合作的可能性,采取有效措施,取得实际合作效果。如,学校许多学位点上有很多现代数学和计算机软件课程需要开设,而我院在这方面有人才,完全可以开出系列课程。这是我们的优势,也是参与学校主干学科建设的一个切入点;部分老师在兄弟院系或兄弟学校的硕士或博士点上当导师;在学校一级学位点上设立相应的二级学科点,与兄弟院系合作开展研究生教育和复合性人才的培养,使合作学院双赢,进而使学校的学科得到发展。这种借力发展,要争取学校、职能部门和兄弟院系的慷慨支持。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积极主动,进行组织、调研、规划,不能被动等待。这是我院学科建设过渡期的一个有效途径。

2011-2013期间完成组织、调研,提出建立二级交叉学位点的申请报告,并努力取得突破。到2015建成1-2个,以文理学院的教师为主的交叉学科二级学位点,有4-5名教师当硕士导师,并形成交叉学科学术团队。

(五)积极努力创造条件建设一级硕士学位点。一级硕士点的建设是文理学院学科实质性飞跃的标志性工作。一级学科硕士点的建设过程本身带动学院整体学科的建设,我们将积极创造条件、建设好团队、确定学科方向,在积累一定成果基础上,努力实现一级学科硕士点的申报成功。争取“十二五”期间建成1-2个一级硕士学科点,实现历史性突破。

2013年是申报硕士点的一年,我们一定要抓住机会。为此提前布局,争取1-2门学科申报一级学科硕士点。

七、工作措施与监督考核

(一)加强领导、把握机会、提前布局

学科建设工作由院长亲自主持,分管副院长领导协助负责。当前,学科建设与申硕具体负责人要尽快对上海市已有的同类学校相关硕士学位点学科分布进行分析,准确掌握目前市内高校布点的空白点和弱点,从而有的放矢地加强建设;另一方面是要尽快制定出一系列学科建设与申硕工作的政策与措施,每年学院财务预算要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学科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加强管理,确保成效。学科方向的确定上要思想解放,多思考特色取胜的思路,不能轻易跟随别人的老路走.

(二)优先支持申硕学科,强化目标管理

对学院确认的申硕学科,学院从经费到人员安排等软硬条件给予优先支持;积极争取学校的政策和经费支持;与学科带头人签订项目建设协议书,强化目标管理。

(三)注重考核,奖惩结合,积极督促完成学科建设任务

学科建设实施学科带头人负责制,遴选学院学科、学术带头人,由学科带头人全面负责本学科的建设工作。为此,学院将适时制定《学科带头人工作条例》,对学科带头人的工作职责、目标、保障等予以明确,使学科带头人负责制(与教研室主任负责制相对应)成为学院推进科研工作的一项基本制度。同时,对重点学科和学科带头人实行动态考核评估机制,学院按市级或校级重点学科的评估标准及学科建设规划,对重点建设学科及其带头人进行年度考核,并把学科团队的整体工作实效纳入学科带头人年度考核范围。对按期完成建设任务,达到评估要求,验收合格的学科及其带头人,学院将给予奖励。对不能如期完成建设任务,达不到评估要求、验收不合格的学科及其带头人,限期整改或更换学科带头人。

(四)发挥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打造高水平学科团队

学科建设的关键是人才和广大教职工的积极参与。要按照优化结构,团队建设,造就名家的思路,切实搞好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工作,以及学科团队的优化与强化。

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造积极向上的氛围。特别强调的是发挥现有教授、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在学术活动组织、学术思想传递等方面的中坚作用。学院内部鼓励和创造条件积极开展各类团体学术活动(讨论班、学术报告、邀请专家等),并长期坚持,逐步形成研究方向稳定,科研能力强的学术团队。

为了使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学科建设,在岗位聘任合同中增加有利于学科建设的引导性条款。

对于学科建设必须的关键岗位和急需岗位,面向社会选拔和引进学科学术带头人,尽快形成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学术群体。

(五)青年博士教师群体科研水平的提高及其队伍的成长作为学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从我院的师资结构来看,拥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已经逐步成为我院几大主要学科的主体力量,成为我院学科发展中的一支生力军。他们代表了学院的未来和希望。院内各部门负责人、各学科带头人要将为青年博士教师科研工作创造条件、推动他们的不断成长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六)积极创造条件,推进研究基地建设

数学、物理学科是我院学科建设优势最为明显、教学和研究人员数量最多的学科群。可以通过一定时期的工作积累和努力,争取建立校级(或市级)数学物理研究基地(或研究中心),以争取更多的发展资源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七)对外交流

充分利用学校政策积极派出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和访问;积极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我院访问讲学,开展合作交流;

争取每年承办全国性学术会议或专题性Workshop一次、每两年承办国际性会议或专题性Workshop一次。了解科学研究前沿动态,交流合作,同时提高我校的知名度。

(八)积极参与学校“085工程”建设

以我院学科特色为主,紧紧围绕我校内涵建设的要求,面向“085工程”涉及的学科、学位群建设及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建立,以课程建设和团队建设方式参与“085工程”。着力加强基础学科对航运技术与管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内涵支撑作用,奠定服务于学校骨干学科建设的理科和人文学科坚实基础,从而带动文理学院整体学科的全面建设。

八、2015年底之前文理学院学科建设范围和量化指标

文理学院重点学科建设范围、人才引进和目标量化指标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研究方向)

目前带头人

(团队负责人)

欲引进人才

(完成时间)

学科和团队建设目标

理学

数学

运筹学与控制

张小红教授;

朝鲁教授


引进学术骨干1-2名(2011-2014)

2015年末之前:

1、建设完成“应用数学”校级重点建设学科;2、申报市级重点建设学科;3、与兄弟院系合作建设数学与其他专业的交叉二级硕士点;4、争取数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申报成功;5、建设4-5教学和优秀团队。

计算数学

引进教授1-2名;学术骨干1-2名(2011-201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引进教授1-2名;学术骨干1-2名(2011-2014)

应用数学

引进教授1-2名;学术骨干1-2名(2011-2014)

基础数学

引进教授1-2名;学术骨干1-2名(2011-2015)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研究方向)

目前带头人

(团队负责人)

欲引进人才

(完成时间)

学科和团队建设目标

理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孙明副教授


引进2名教授;学术骨干1-2名(2011-2013)

1、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校级重点学科建设已完成; 2、努力申报建设市级重点学科;3、2015年末之前争取一级硕士学位点申报成功;4、建设3-4个教学和学术团队。

物理电子学

引进1-2名教授;学术骨干1-2名(2011-2015)

电路与系统

引进1-2名教授;学术骨干1-2名(2011-2015)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引进1-2名教授;学术骨干1-2名(2011-2015)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研究方向)

目前带头人

(团队负责人)

欲引进人才

(完成时间)

学科和团队建设目标

法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原理与国外马克思主义

刘泽雨教授

董金明副教授


引进1-2名教授;学术骨干1-2名(2011-2014)

1、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已完成);2、申报市级重点建设学科;3、2015年末之前争取一级硕士学位点申报成功;4、建设3-4个教学和学术团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引进学术骨干1-2名(2011-2015)

思想政治教育

引进学术骨干1-2名(2011-2014)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

引进1名教授

(2011-2015)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研究方向)

目前带头人

(团队负责人)

欲引进人才

(完成时间)

学科和团队建设目标

艺术

设计

工业设计

吴桂香教授


引进1-2名教授;学术骨干1-2名; 实验员2名(2011-2015)

2015年末之前

1、建设完成校级重点建设学科“艺术设计”;2、申报市级重点建设学科;3、构建完善的学科体系;4、建设2-3个教学和学术团队;5、加强特色建设。

艺术设计

引进1-2名教授;学术骨干1-2名(2011-2015)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研究方向)

目前带头人

(团队负责人)

欲引进人才

(完成时间)

学科和团队建设目标

体育

特色项目

吴军伟副教授


引进1名教授;骨干1-2名(2011-2015)

2015年末之前

1、积极打好学科基础,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2、建设1-2个教学和学术团队;3、培育可持续发展的强项,具备能在较高级别运动会上取得好成绩的能力;4、积极探索学科发展方向;5、积极探索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理论研究。

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