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徐悲鸿艺术学院组织开展了2017级新生感恩教育暨致父母一封信活动,旨在让刚离开父母呵护、来到大学独立生活学习的同学们,静心思量,感恩前行。
一封家书,浓缩着时间中积淀的情感,空间的距离反而让两颗心更近。同学们纷纷在网络平台发状态,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同学们也表示感谢学院安排的这次意义非凡的活动,让他们有一个机会得以用文字的形式,对自己的父母说句谢谢。
9月20日,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徐悲鸿艺术学院继续组织开展2017级新生的见信如唔系列活动之致母校恩师一封信的活动。活动有序地开展进行,同学们利用休息时间,展开信纸,让自己的情感在笔尖尽情地流淌。
高中,是孕育大学梦想的摇篮;高中老师,是为同学们的大学梦助力的最强后盾。组织同学们给母校写一封信,对辛勤培育自己的母校老师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既是一种感恩教育,也是一种最直接、最接地气的招生宣传方式。海大之名,将随着同学们的210封书信到达全国19个生源省市。部分高中老师会在课堂上分享学生来信的喜悦,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优质生源选择上海海事大学!
9月21日,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徐悲鸿艺术学院在学院开学典礼暨专业介绍会之后,继续组织开展2017级新生的见信如唔系列活动之致未来自己一封信的活动。旨在让同学们通过审视自己的专业所学、兴趣所在、志向所指,对自己的大学四年有一个初步的整体规划,随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做出设想。就业指导是一个一以贯之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从入学就开始培养建立目标、制定计划的习惯,学生的就业情况与职业发展才能自觉地、良性地发展。
文理学院紧紧围绕“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育人机制,不断创新方法方式,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发展阶段,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大学伊始,通过致父母、致母校、致自己这样三封信的形式,让同学们不忘父母养育之恩,不忘老师教育之恩,系统做好职业规划,树立坚定理想,心怀感恩,砥砺前行。
撰稿:姚旭 来源:文理学工办